第二十一章 杞王
作者:五更夜      更新:2019-10-21 03:24      字数:2785

问题就出在林从锦身上,因为大周初建,百废待兴,国力比较孱弱,对大战的供应很吃紧。这次大战姬远煊带的都是精锐,这就导致兵力不足,关键是姬远煊吸取了上次战役的教训,留了一支预备部队在身边,所以林从锦没有派龙策军防卫在姬远煊附近。或许在他的心目中姬远煊的形象一直是那个武艺高强,几乎无所不能的大侠吧,却忘了一个人再聪明再厉害也挡不住优势敌人的偷袭,也受不了刀剑加身。

没想到斜杀出一支败骑,巧之又巧的碰到了距离预备部队一段距离身边空虚的大周皇帝姬远煊。等到周军迅速反应并驱走那支败骑时,姬远煊已经受了很重的箭伤。古来征战几人回,天命之主,也抵不过沙场无情。

战后烈祖因伤势严重,由英王代理朝政。在姬远焰的努力下,大周稳定住了局势,国家事物也步入正轨。

林从锦和龙策军将士无不对姬远煊的伤势羞愧不已。龙策军放弃大周第一军的荣耀,前往西北为天子守土,荡平不臣。林从锦辞去龙策军大统领和行军府都督的官职,自贬为天子御前侍卫首领,龙策卫殿前司御龙班直。

故事到这里,会让人遗憾姬远煊大业未竟就遇到这么倒霉的事,对于姬远焰不负兄长对其厚望,挑起一国大梁的魄力。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却在这既是兄弟又是君臣,感情亲密的两人中布上了一层诡谲的阴云。

身负重伤的大周天子被人送回神京后开始接受治疗。所有人都以为武功高强,身体健壮的姬远煊会很快康复,没想到由于箭伤对他的五脏六腑造成损坏,即使是太医院全力救治也无大用,天子几乎一病不起。

两年后烈祖暴崩,因为其生前未立太子,按制度本因由其子姬无坞继位。可是烈祖皇后打算按此下诏时却被天子的亲信,御龙班直林从锦阻止。林从锦竟然像是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封天子遗诏,竟是以皇子年幼,英王功高为由馈以天下!

皇后惊呆了,姬远煊死前一段时间早已神志不清。怎么平白多出一份遗诏的?对此林从锦解释说这是天子刚刚负伤,意识清醒时发给他的诏书。

皇后依旧不信,她是姬远煊的妻子,事关皇位传承这么重要的事他没告诉自己告诉了一个外臣?

但是她怀疑也没什么用,她为后时间不长,根基不稳;她出生江湖世家,在宫内没什么势力。在这个天子驾崩的敏感时间,她除了大义名分什么都没有,怎么和掌握了宫廷内外防务,兵权在手的林从锦斗?

更麻烦的是,百官也觉得由英王继位较好,如今大周初建,局势仍然动乱,大周天下还不安稳。姬无坞那年只有十一岁,母族又非贵族,没有多大势力。值此时局艰难之际,怎么能立一个毛孩子为君呢。

更何况这个天下本就是天子和英王一同打下的,英王在军中有的是支持者;天子病倒这两年,姬远焰坐镇神京,处理上下关系,与许多官员关系良好,甚至如今不少朝官都是姬远焰提拔上来的;而且当年是姬远焰前往南方收服江南士绅的,他们自然是支持英王为帝。这样看来英王为君在朝野都没多少阻力了。

果然如此,弄明白了关系利害后的皇后只能同意将这封遗诏下发百官,至此大义名分落入姬远焰之手。大周天下,竟是兄终弟及!

英王登基,为大周第二任天子。新君登基伊始,先为先帝上庙号。根据宗庙制度,以先帝开国天子,又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谓功高莫过于此,追为“太祖高皇帝”。世人因姬远煊为国而死,可称壮烈至极,故多号其为烈祖。

姬远焰也没有亏待嫂子孤儿寡母,尊先皇后为太后,封姬无坞为一等王爵,号杞王。倒是在姬远焰登基一事上立下大功的林从锦没有任何封赏,依然是他的殿前司御龙班直。

姬远焰就此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在皇位上坐了近四十年,最后崩逝时高寿七十有一。在姬远焰死后帝位被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永业之父姬友圻。姬远焰被上了世宗的庙号,谥之以“文”。从这开始,大周社稷正式落入世宗一系手里。

如果就这么结束也算了,虽然说不清楚世宗是不是刻意夺了烈祖的江山,但当时的局势确实只有姬远焰上台才能确保平稳。

但是,烈祖后人却不愿意了。也是,身为开国皇帝的后嗣,明明身份尊贵无比,却必须憋屈的雌伏在一个他们眼中篡夺皇位的奸贼的后人脚下称臣,换了谁都会有所不满吧。

第一代杞王姬无坞,作为烈祖独子,自幼受到宠爱,但英王为帝后他却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而他作为一等亲王却是一个妙人,或许是姬远焰对自己占据大哥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对大哥唯一的血脉可以说是非常好了。

为了姬无坞的未来,姬远焰甚至修改制度,使姬无坞能以亲王之尊入朝为官。说来,姬落其实要感谢这个姬无坞。如果没有他让世宗下达那样的命令,他要染指兵权几乎没可能。

杞王也很识趣,很少在人前提及当年的事,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又会收买人心,一来二去竟让他得了一个贤王的名号。这个家伙从世宗晚年开始崛起,最后竟然以亲王身份担任丞相职务。

在先帝在位的十几年时间,杞王一系利用先帝收服居延川失利的机会,实力和名望都大大增长。具有足够的实力后杞王一系获得了竞争皇位的资格。

到了如今的杞王姬昌铭手上,杞王的势力终于遍及了朝野。杞王的野心自不必说,姬落很清楚,这一支总是认为他们是烈祖之后,当年若不是林从锦碍事,他们这些人现在就应该坐在皇位上君临天下。

这些人甚至怀疑,林从锦和姬远焰早有勾结,否则当年姬远焰为什么那么拼命的救龙策军?很可能烈祖受伤也是林从锦的阴谋,事后还假惺惺的自贬,为的就是掌握宫廷兵权,谋害烈祖!

这些人不仅自己怀疑,据姬落所知他们还暗地里在勋贵和官员里散布这些议论,再加上民间早有这样的怀疑,一来二去虽然明面上没人敢说,但在私底下,当年英王谋害烈祖,篡夺皇位,林从锦为虎作伥愧对烈祖对他的信任这样的想法几乎成为共识。某种程度上,大周建国不过数十年就面临衰势,与此也有关系。

毕竟高高在上的天子却是个谋害亲哥哥,篡夺皇位的小人,天子没了大义名分,国家的根基就不安稳。再加上杞王一脉为了打击世宗一脉,联结朝臣与天子作对,且不说当年先帝北伐大败,这些人背地里到底做了肮脏之事。这些年皇帝对朝堂控制力下降,政治倾轧引发的国势衰弱几乎是可以想见的。

说起来,也是世宗一系没用。当年世宗心软,放纵杞王养望,养虎遗患。不过世宗大权在握的时候也没人敢提此时;到了先帝的时候,先帝的帝王心术不行,对朝政掌握远逊于世宗,居然让杞王一脉钻了空子;到了永业手上,杞王一系早已势大难制,再加上永业的手腕也不算很强,自己无子身体也不好,杞王的权力都快超过了他。

要不是世宗有远见,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力不强,早早地埋下了后手。那就是姬落所属的安仁一脉,在他的支持下,一向低调的安仁王府偷偷经营了广德商行,为王羽翼。

安仁一脉虽然低调,但是历代安仁王都富有智慧,这与姬落从小受到的训练有关。在安仁王府的掌舵和皇权的支持下,广德商行到了今天,发展成了一头商业巨兽。若不是有广德的情报支持和暗地里培育的势力,如今的天下会不会回到烈祖后人的手里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