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才女黄娥与才子杨慎的悲惨爱情
作者:何晓畅      更新:2019-10-20 06:12      字数:1538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朝花柳妄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日归日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这是明代女文学家黄安人所作的散曲《寄外》,充满了作者对丈夫的无限思念。黄安人,是人送的尊称,原名黄娥,字秀眉,四川人,因父亲在京做官,出生在京城,长成在京城。父亲和母亲都极具才华,所以从小黄娥耳濡目染,饱读诗书,具有非常好的家庭教养,再加上她天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北京城有名的才女。

杨慎,是当朝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正德十六年状元及第,很多人怀疑杨慎是靠着父亲的地位才考上状元的,但后来的殿试让大家看到了杨慎的才华,我们知道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是这样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词不是现代的电视创作者写的,而是出自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足见杨慎的才华,当时被称作“明代三才子之首”。

黄娥十二岁(1510年)那年,22岁的杨慎因事求教黄娥的父亲黄珂(时任右佥都御史),在黄府的屏风后,黄娥见到了英俊才气的杨慎,从此对他迷的是一塌糊涂。当时来黄府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自从黄娥见到杨慎后,便拒绝了天下的其他男人。这个消息传到杨慎耳朵里之后,杨慎还只是觉得是小女孩的冲动行为,并没有在意。

翌年,杨慎高中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从此走入明朝政治舞台。1517年也就是黄娥十九岁那年,杨慎的妻子王氏因病去世,黄娥及时送上一首小情诗安慰杨慎,杨慎被黄娥的才气与执着所感动,于是两人谈起了恋爱,终于在1519年,也就是明正德十四年,黄珂将女儿许配给杨慎做继室。当时黄珂的做法是为了成全杨慎和黄娥的爱情,还是为了与杨廷和套近乎,我想这两种概率都有,不过这不重要。这一年杨慎31岁。

婚后杨慎除了正常工作和应酬外,大部分时间在家陪伴妻子,夫妻双双在家写诗作画,好不惬意。美好的日子持续了五年。直到嘉靖三年(1524年)的“左顺门事件”发生,杨慎被皇帝谪戍与云南永昌卫。从他被收监到开始流放,黄娥一直常陪伴在左右,这个时候黄娥本可以放弃这个政治破产、生活落魄的杨慎,但是她没有放弃,她一直护送杨慎到湖北江陵。在江陵出发那天,夫妻双双泪眼相别,黄娥溯江而上回到四川新都杨慎老家,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他们的最后的一次活着见面。黄娥回到老家,一直期盼着杨慎归来,但是一直没有等到这个好消息,她也一直再没有出嫁。

杨慎作为杨廷和的儿子,也作为“左顺门事件”带头闹事者,嘉靖皇帝肯定是无比在乎这个人的,因为他知道杨慎的引领作用,所以在后面的大赦情况下,嘉靖一直嘱咐不要放回杨慎,这是杨慎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只是苦了黄娥这个痴情人。

35年后,也就是1559年,71岁的杨慎死在云南一个破庙里面,61岁的黄娥得知消息后赶往奔丧。这里要普及一个知识,谪戍流放期间,家人是不能去探望的,除非去世。在灵柩回乡的路上黄娥看着杨慎冰冷的尸体,没有哭泣,反而淡然一笑。这种笑是因为在黄娥心里他们的爱情没有褪色,久而腻之。她的痴情、才华也给予了死去的杨慎无比的安慰。纵使杨慎生前内心是多么痛恨政治对自己的迫害,但他内心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妻子,内心始终有对妻子的自责和惭愧。黄娥带着杨慎的妾氏和儿子回到新都后草草安葬了杨慎。七年后隆庆皇帝继位,赦免了杨慎,并追赠杨慎和赐封黄娥,黄娥并不所动。

黄娥在《寄升庵》中写道:“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1569年,71岁的黄娥去世,数字的巧合让他们的爱情更加成为传奇,后世为了纪念黄娥,在她的故里修建了黄娥古镇,这也许就是后人对于黄娥的敬佩吧。

2019年6月5日戌时初刻於鄂州市*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