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如玉君子,可饮酒一杯 一
作者:黑色的黑羊      更新:2019-10-17 04:39      字数:2198

墨染悠悠岁月,横剑竖刀,笔落诗笺。

一袭青衫的中年儒生,一手撑着单薄油纸伞,满是愁楚,默默站在青衫少年一侧。

细雨已经停止落下,青衫儒生慢慢收起油纸伞,弯腰把油纸伞放在曾毅旁边。

青衫儒生望向躺在地上的曾气儿,他那充满颓唐的双目当中,难得展露一抹温柔神色。

风水灵雅秀气的溪山镇,落雨过后,更加是美如一副墨画。而青衫儒生明明刚出现在墨画之上,却让溪山镇这幅画,少了他便不再美。

青衫儒生并不是溪山镇,这幅墨画的主人,却成了墨画风景。

“孩子,你受苦了。”青衫儒生的声音略微嘶哑,头发鬓角已是缕缕白丝。青衫儒生一脸愁容,就像是一位,为了自己的顽劣学生,操碎了心的私塾先生。

曾乞儿缓缓扭过脑袋,少年现在唯一的力气,可能只能做到扭过脑袋了。

青衫儒生看着曾乞儿,曾乞儿也看向青衫儒生,少年并不认识这个人。

“你是谁?”握刀的钱权酒色帮护法,仍然停在原地,保持着抬手握刀姿势,没有动弹分毫。

钱权酒色帮护法,并没有感受到,来自青衫儒生的一丝威压。也没有被青衫儒生的气场,波及分毫。

可护法却仍然是保持静止,这种静止,是护法发自内心的决定。在青衫儒生出现之后,连风雨都是静止,护法又怎能不保持静止呢?

数千钱权酒色帮的帮众武夫,也全都是发自内心的保持静止。所有人都随着青衫儒生的出现,静如画中人。

“孩子,不要管这些人这些事情了,跟我走好吗?”青衫儒生看似平静的声音之中,隐藏着一丝颤抖,一丝哀求。

曾乞儿没有说话。

“孩子,你为什么要练武呢...你娘当年,最不想让你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练武。”一提到某位已故之人,青衫儒生那看似平静的声音,都是不再平静。

青衫儒生的这句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曾乞儿心房最软弱之处,触电一击。

曾乞儿心中愁绪泛滥成灾,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涌上心头。

“你是谁?”曾乞儿呼吸急促,故作镇定的问道。

就在方才,钱权酒色帮的握刀护法,也问过青衫儒生相同的问题。

“我姓谢,名玉堂。”青衫儒生不再去望,躺在地上的曾乞儿。因为哪怕多看少年一眼,谢玉堂都会忍不住想起一位女子,一位他永远放在心上的女子。

曾乞儿瞬间有如惊弓之鸟,浑身上下有如触电一般。近在咫尺的青衫儒生,竟然就是《伯安二三式》的创造者,一袭青衫可安天下的伯安侯,谢玉堂。

然而曾乞儿现在,却来不及震惊眼前青衫儒生的身份。少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只想知道这个人,和娘亲的关系。

曾乞儿略微调整呼吸,好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狼狈,开口问道:“伯安侯,你认识我娘亲?”

微风拂过,一同飘落的还有春天。溪山镇这片湿润的土地,描摹着一片草长莺飞。有了今日数千人血的滋润,来年的春天,这片土地的野草,想必会更加的茂盛。

谢玉堂一头杂乱枯燥的头发,被这阵风吹的更加杂乱。他的心,却比他的头发还要乱。

这就是为什么,十多年来,谢玉堂明明有着万千思念,却始终不愿意见曾毅的原因。

曾毅,曾乞儿,是那位女子的孩子。而青衫谢玉堂心房处,最重要,也是最软弱的位置,就存放着那位女子。

然而谢玉堂最不愿意想起的,也是那位女子。

若是与她的孩子相见,被他的孩子问起她的事情,如玉君子谢玉堂,又怎么会对她的孩子有所隐瞒?

所以对于她的孩子,谢玉堂一直是做到不问不扰。既是为了曾乞儿,也是为了谢玉堂自己。

相见必定会徒增忧愁,剪不断理还乱,不如不见。

然而现在,谢玉堂不得不和曾乞儿相见。因为他不可能看着,她的孩子在此地死去。

“我是你娘亲的朋友。”谢玉堂两手握住,随风起舞的青色长衫,平淡回答道。

“朋友”两个字,从谢玉堂的口中说出,没有人知道那包含着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这道可安天下的青衫,内心深处是多么的痛苦。

“谢大哥当然是婉儿的朋友,是婉儿很亲很亲的人。”当年那位梅花长裙迤逦,笑起来温柔如水的女子,就是对谢玉堂如此说的。

曾乞儿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从谢玉堂说出“朋友”二字之后,也是随风消散。

少年内心深处,真的是很不希望,自己一直憧憬的那道青衫,会是自己的什么人。

“原来是娘亲的朋友啊,不过娘亲怎么会认识,伯安侯这么厉害的人物?”曾乞儿有一些放松,也有一些兴奋,好奇问道。

其实曾乞儿自己,和同是少年郎的铁娃、符长春,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在所有少年郎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位厉害到云端的大侠。少年们时常会憧憬那位大侠的风姿;会反反复复回忆着,大侠那已经烂熟于心的英雄事迹;还会幻想着有一天,能与那位大侠,见上一面。当面向他请教几招高超武义。问一问他,行走江湖,应该守什么规矩,讲什么道义,才算得上是大侠。

要是能与大侠喝上几杯小酒,那当然是最好了。

而现在少年心中的那个大侠,就站在自己身侧,他竟然还认识自己的娘亲,认识自己。

这让曾乞儿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就算是死在,钱权酒色帮帮众的刀下,也是值了。

“我和你娘亲,从小就认识的。”谢玉堂依旧淡淡开口。曾乞儿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娘亲,其实是青衫儒生,最不愿意提起的人。

“伯安侯...谢玉堂!”钱权酒色帮握刀护法,轻轻舔了舔嘴唇,声音激动而又惊恐。

激动是因为,作为练刀之人,能见到当世刀法,最最风流的那道青衫。

而惊恐是因为,那道青衫,似乎和那个少年站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