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转身 6 1
作者:庞芳      更新:2019-10-11 18:27      字数:3069

吃过晚饭,童莳又回到办公室,打开三家咨询公司发来的方案,首先跳到报价那一页,一个个数字跃入眼帘,童莳不禁哑然,心里抱有的一丝丝明知不可能的侥幸立马荡然无存,虽然早有预期,但他们的报价还是大大出乎了意料,和五万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既然合作彻底无望,还是关注具体方案吧。童莳对方案做了仔细研究,可能在工具使用和具体实施细节上不尽相同,各有各的专利和专长,但总体解决思路殊途同归,而且自己的思路也和他们的差不了多少。童莳在本上记下了ppt方案中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周五的沟通会中详细问一问。

回家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办公大楼里仍然有楼层亮着灯。童莳加快速度朝地铁走去,身边不时被步履匆匆的行人超过,难道这些人和自己一样,除了工作再无其他了吗?也许,他们还有一个点着灯守着门默默等候的人可以投奔,自己呢,多年来,始终还是一个人!

虽然上海相对来说算是治安环境比较好的城市,但童莳还是不自觉地夹紧了包包,这种自我防御的意识早已渗透到了她的灵魂最深处,将内心的真实包裹得密不透风,就算这世上有一两个人能将其看穿,也很难突破那道坚固的防线。这一点,想必傅苡哲深有感触。

傅苡哲?童莳的心像是被一双大手揪住了死劲往外拽一样,呼吸变得急促起来,鼻子也发酸了,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名字和曾经的陈希然一样,成了不能触及的痛?而不一样的是,这种痛,还伴随着另一种情绪——愧疚,对童荀,越痛越愧疚。

周五下午和三家咨询公司的方案沟通终于结束了。童莳和曹允西起身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后,两个人又坐下来回顾了整个沟通过程,基本达成了共识:咨询公司肯定是请不起了,只能自行操作,但他们的方案有可借鉴之处。于是,在童莳初始方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补充了几处咨询公司方案中的实施细节,以及曹允西曾经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环节。童莳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订了项目经理实施方案,再一次征求了曹允西的意见,最后发给顾建平审核。

顾建平对咨询公司的结局早有预见,对于方案,他没什么修改意见,他相信童莳的能力和曹允西的经验,便直接送交总经理审批。审批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签字栏上是大大的两个字“同意”。

童莳拿着顾建平刚刚递来的方案,激烈的思想斗争又开始了,现在到底跟不跟顾建平说呢?项目经理问题是自己的提议,刚开了个头就提出调动,是不是让人觉得太忘恩负义了?而且顾建平一直待自己不薄,那种背叛他的不安叫人很难张口。可是,如果不尽快说的话,顾建平要是从别人嘴里得知这个消息,那就更糟了,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眼下的环境中。

算了,还是再等等吧,抓紧时间把项目经理的职位说明书和素质模型做出来后再说。想到这儿,童莳抛开杂念,着手开展项目经理的职位梳理,她按照曹允西的建议,把资历深、业绩好的在任项目经理名单列出来,逐一进行访谈,谈他们的个人背景、主要工作内容、拥有的权限、最成功的项目、受挫折的经历以及相关合作部门,然后分别找系统部部长和曹允西沟通,让他们从专家和主管的角度谈谈对项目经理岗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结合曹允西发来的外企项目经理职位说明书,拟出说明书初稿,再发给相关人员和专家进行评审。

整个过程并没有童莳预想的那么顺利。有些管理者流露出“没事找事净瞎折腾”的态度,不少项目经理抱着又一场浪费时间的“整风运动”的情绪来面对童莳的访谈,这种消极是她始料不及的,她一遍一遍地解释这个项目的意义,甚至有人反问“梳理了又能怎样,执行呢,公司搞了那么多的制度和规范,真正贯彻执行下来没有走样的又有几个?”童莳也这么问过自己,一直以来她满怀热情的努力,都逃不过现实的魔咒——她越来越明白,她能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可这不能成为不去努力的借口,因为只有努力,才能让自己问心无愧。

童莳对整个项目全力以赴的推动,曹允西全都看在眼里,他对这个女孩充满了欣赏,她对工作的那股冲劲不时感染着他,似乎周围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对她产生不了任何阻碍,她只是在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仅此而已。曹允西知道自己的顾虑太多,反而束手束脚,但他却不能不顾虑,作为空降兵,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排挤和潜藏的敌意,如果再不收敛低调,恐怕就寸步难行了,原来在外企公事公办是常态正理,到了这里才懂得“公事公办”的深不可测,所以,他也不得不转变工作策略,入乡随俗,他可不想在自己的简历上留下这段没有业绩的短暂职业经历。

有了童莳打前阵,曹允西也使出浑身解数,全力配合支持。专家就是专家,童莳对曹允西在项目经理方面的专业程度钦佩不已,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他身上体现了以前合作过的同事均不具备的职业精神,像是咨询公司派来的顾问。愉快的合作中,项目按时间表顺利进行,职位说明书和素质模型一一通过评审最终确定了。

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松弛,童莳又陷入挣扎中了,看着serena两天前发来的问她与领导沟通如何的邮件,犹豫良久,她还是决定找顾建平摊牌。

顾建平完全没有想到,这太出乎意料了,童莳说的那些出去开阔眼界之类的所谓理由他根本无法理解,自己对她寄托了极大的厚望,不断创造平台供她任意发挥和成长,把她逐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当然,他也承认,这种培养一半出于私心,他想在自己在位期间,能够借用童莳留下可圈可点的业绩,延续自己在销售领域的荣誉,直到光荣退休,而且在退休之时,还能为分公司培养出青出于蓝的接班人,让别人知道自己不仅慧眼识人、任人唯贤,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导师,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童莳从顾建平的反应中,知道慕容青和serena都信守了替自己保密的诺言,但她不敢再与顾建平对视,怕看到他眼中的失望,她很想跟顾建平坦白说自己的离开实属情非得已,但谁又都知道这根本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的确,顾建平挺失望的,这个自己全心全力栽培的人居然不领这份情,枉费了自己的一番心血,这可给那些一直等着看笑话的人找着了把柄,甚至可能会有人认为是自己管理上有问题,连童莳这样的人才都留不住。

顾建平半天没说话,这种等待“宣判”的煎熬让童莳快窒息了,她鼓起勇气,嗫嚅着说:“顾总,实在很抱歉,辜负了您的期望,真的很对不起。”

“童莳啊,你真都想清楚了吗?”顾建平对童莳的愧疚没有正面反应,“海外的工作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有很多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也有很多东西需要你去适应。我以前管销售,我很了解海外的工作情况,远远比你现在知道的要复杂得多,别人告诉你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而且,出了国想再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即使回了国,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这个,我知道,顾总。”童莳轻声回答。

“你知道吗,做领导的,能找到一个称心得力的帮手不是件容易事,而千里马,也需要有赏识它的伯乐,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人都知道,千里马常有,可伯乐不常有。”顾建平看了看童莳,她有没有听懂自己话的深意呢,“我觉得你现在离开很可惜,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我可以明白告诉你,过两年我退休后,这个位子就是你的。至于你所说的长见识之类的,以后机会还多着呢,不急这一时,而有些机会一旦失去便再也没有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再仔细考虑考虑,作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这是迄今为止顾建平所说的最掏心窝子的话了,童莳很感动,但却无计可施,现在摆在最紧要位置的,就是童荀一生的幸福,她不能成为其中的障碍。可是,没有人知道童莳曲折的心意,没有人了解童莳承担的压力,没有人懂得童莳忍受的挣扎,更没有人能为她指点一条两全其美的出路。

“好的,顾总,我再想想。”童莳实在不忍心不留一点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