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转身 2 1
作者:庞芳      更新:2019-10-11 18:27      字数:3786

研发人员对此意见很大,人员提拔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是对所有人的不公平,他们看不到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坚持做研发,却得不到平等的待遇,想做管理,没有靠谱过硬的关系,连夹缝中的项目经理,也成了领导手中拉帮结派的工具。那还有啥希望?况且,这样被提上去的项目经理,很少有让大家服气的,也不甘心听从其调遣,导致整个项目团队的氛围很差,人心涣散。甚至,有些项目经理的管理重点不在项目,很多时候都放在了拍马屁、搞关系上,由此,项目失败也是理所当然,要是成功了才是怪事。项目失败了,意味着公司前期的投入白白打了水漂,连个响儿都没有,没有人承担责任,没有人受到处罚,没有人撤职反省,因为失败的责任都是别人的,什么部门不配合、资源无法调动、市场调查有误、人员流动性大等,而且,反正损失的不是自己的钱,到了年底奖金一个子儿也不少,股票照样分红。

童莳顿时感到这个问题很严重,二十个访谈对象中,有85%都谈到这个问题,每个人皆憋着一肚子的不满和失望,这种情绪如果在研发人员中不受控地蔓延开来,一定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她抱着一次解决一个焦点问题的想法,在写沟通总结时,特地把项目经理的问题单独列出,并附上自己的解决思路,供顾建平参考。

中午在食堂,童莳买好饭正四处张望找位子的时候,远远地,看见李雪彦冲她摆手,童莳端着盘子笑着走了过去。

“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啊,你那些小朋友们呢?”李雪彦每天中午都和一帮小文员们一起吃饭。

“我今天忙着总经理下午会议的事,晚了点,她们都吃完了。你每天都这么晚吗?”李雪彦问。

“嗨,晚来点,人还少一些,要不然连位子都没有,呵呵。”童莳夹了一块最爱吃的土豆。

“那倒是,现在公司人越来越多了,你说说,招那么多人干吗呀,就现在这么些人,很多人工作还不饱和呢,整天闲着没事,就到处生事,公司里乌烟瘴气的,可不就是这些闲人弄得嘛。”李雪彦充分信任童莳的嘴巴,在她面前,什么话都敢说。

“深刻,精辟!”童莳咽下土豆,说了四个字。

“你最近忙什么呢,我看904会议室这几天都被你订了。”李雪彦好奇地问。

“咳,瞎忙呗,天天跟研发人员沟通,顾总给的任务。”童莳在盘子里扒拉着找土豆。

“顾总给的?嘿嘿,肯定是你自找的吧!”李雪彦依自己对顾建平和童莳的了解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她在部门三年了,还没有人这么做过。

“‘自找’这个词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呵呵,本来我只是提个建议而已。”童莳放弃了找土豆,开始吃别的菜了。

“现在人咋都不爱听大实话呢!说说,沟通有什么收获吗?”

“不沟不知道,一沟吓一跳!”童莳不再盯着盘子,“我们还以为自己工作做得挺好的了,没想到员工意见那么多。”

“哦?说说看,让我也了解了解差距。”李雪彦很认真地说。

童莳着重把项目经理的事说了说,李雪彦倾耳听着,童莳总结的这些问题她全都清楚,也有关系不错的研发人员跟她私底下抱怨过,她听就听了,也没往心里去,公司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要是样样放在心里,那还不把人折磨疯啦。李雪彦还清楚的是,顾建平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头没人提这茬儿,下面没人反映投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可况,这还是件得罪人的事呢。

“那你准备怎么办?”李雪彦问。

“我还能怎么办?我只是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我的建议,供领导参考呗,领导让做,咱就做。领导不发话,咱也没辙不是?”童莳笑着说。

“你怎么建议的?”李雪彦接着问。

“我建议对项目经理岗位重新进行梳理,”童莳吃完了最后一口饭,擦了擦嘴,“首先完成项目经理的岗位说明书和能力素质模型,然后设立项目经理的岗位阶梯以及对应的级别标准,接着对现任所有的项目经理进行现场答辩评估,由评审小组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级别标准和业绩情况对答辩作出评判,合格的继续留任,不合格的当即罢免,最后建立项目经理聘任制,所有想做项目经理的人都必须参加竞聘,只有所负责项目顺利达标的项目经理才可以连任。”

李雪彦最佩服童莳这一点,做什么事思路都很清晰,一板一眼,还始终保持低调,不像季华欣,还没做点芝麻事,叫得比天还大,生怕别人都不知道。“嗯,可你想过没有,这事可能会得罪很多人,即使顾总同意了,也操作不下去。”

“呵呵,在这里,只有不做事才不会得罪人,你不也做过很多得罪人的活儿嘛,得罪了又能怎样,还把你吃了不成?你放心,只要顾总支持,我就能做下去。”童莳很有信心。

李雪彦不好再说什么打击她的话了。

刚把写有明显倾向性意见的沟通总结交给顾建平,还没等到他反馈意见,童莳要去总部参加后备的封闭培训了。罗正宇已经培训完毕回了部门,童莳问他感觉如何,罗正宇笑了笑:“去年已经参加过一次了,和上次的培训内容变化不是很大,所以……”

童莳说:“明白了,不过,对我还是新的,到公司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长时间的封闭培训。”

罗正宇知道童莳一向不喜欢跟别人套近乎,尤其是领导,便好意提醒她说:“其实,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能认识一些其他部门的同事,平时没啥机会交流,可以借此机会多沟通一下,不光是经验分享,还能对将来的工作提供些帮助,找一些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联络下感情,混个脸熟,这样以后办事的时候,对方至少不会打官腔,给冷脸了。”

“哦!”童莳没想到培训还有这功能。

“是啊,你以为培训还真能让你学点啥啊!”罗正宇已经百炼成钢了。

“谢谢你呀,还有,这期间,要是有什么急事,到时候可能还得麻烦你帮忙啥的。”童莳明白自己手头上的业务没什么要紧事,先把话说开了,铺个前提,也不是坏事儿。

“客气了,我不都还麻烦你了嘛,没问题。”罗正宇爽快答应了。

季华欣这段时间一直比较安静,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仿佛又恢复到童莳刚刚来到部门的时候那样。季华欣对童莳在部门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包括与研发人员的沟通,她对罗正宇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把员工关系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童莳,暗自叫好,员工关系可是个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的差事,稍一不慎,就能招来员工的不满,童莳的员工满意度还能比自己高吗?季华欣想起了那天在连栋家里跟他老婆一起聊天时他说的话:“adela,沉住气,是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老虎它还打盹呢,你知道,这么多年,我的职场准则是什么吗?就四个字,事缓则圆。什么事儿,都不能在急头上犯浑,越急越容易犯浑,越犯浑结果越对自己不利,一个字:忍。等事情缓和下来了,敌人的戒备也松懈了,自然有解决的办法,哪怕是被动地守株待兔,兔子也迟早都会成为你的盘中餐的。”连栋老婆也附和说现在这四个字也成了她的职场守则,还挺管用的,建议季华欣也试试。季华欣自然相信闺中密友的良言,牢牢记住了“事缓则圆”,并潜心修炼。

想到这儿,季华欣看到童莳拿着杯子向饮水机走去,也起身去接水,借着等候的工夫,跟童莳搭起讪来。

“听说你明天就要去training啦?”季华欣面带微笑地问。

“是的。”童莳有些惊讶,季华欣怎么会主动跟她提这个敏感的话题呢,接下来还该说些什么?

“参加参加training也挺好的,去年我不也参加了嘛,主要是认识了几个friends,以后工作上的事也好说话些。”季华欣居然说得跟罗正宇差不多。

“哦,谢谢你的建议。”童莳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季华欣到底在想些啥?

“youarewelcome,应该的。”季华欣显得异常熟络,“对了,这期间,有什么需要help的,尽管说。”

“哦……好的,那就先谢谢啦!”童莳对季华欣的示好还没适应过来,有些发愣。

“童莳,水都漫出来啦,想啥呢你,呵呵。”季华欣伸手关了出水源。

“哦!对不起对不起,不好意思啊!”童莳赶紧道歉,回座位拿了一包纸巾擦洒在地上的水。

“哎,叫保洁阿姨来拖一下就行了,你还自己擦什么呀。”季华欣说,正好门外有个阿姨在打扫走廊,让她进来拖干了水渍。

“谢谢,谢谢!”童莳连说了好几个谢谢,对保洁阿姨,也对季华欣。

在童莳还没搞清楚为何季华欣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时,她就去总部报到参加后备培训了,地点是上海郊区的一个专门培训基地。在去往目的地的大巴车上,有几个在总部认识的同事,袁晶也在车上,童莳上车和他们点头打了个招呼后,便不再说话,她一向不愿意和别人套近乎,更不喜欢别人和自己套近乎,特别是被迫说些不着边际的应酬话,所以,她到最后一排找了个靠窗的座位,想用空间的距离把自己和大家隔开。

正当车子发动准备离开的时候,只听见外面有人喊着“等一等,等一等”,司机可能从后视镜里看到了奔跑着叫喊的人,猛一个急刹车,开了车门,伴着一声略带歉意的“谢谢啦,师父”,上来一个人。原来是孟齐!孟齐拎着行李箱刚站稳,车子就出发了。脑门儿上冒着汗珠、微喘着气的孟齐,一抬眼就看见了坐在最后一排的童莳,脸上立马露出了微笑,童莳也远远地还他一个微笑,祈祷着他不会和自己坐在一起,不因为别的,童莳坐车时有个毛病,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待着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孟齐把箱子放到行李架上,一边往车厢里走,一边跟坐在两边的人打招呼,童莳看着他离自己越来越近,就越来越紧张,走到中间,有个人冲着孟齐说“帅哥,坐这儿吧”,孟齐又抬眼看了一下童莳,童莳还他一个理解的表情,孟齐只好坐下了。童莳暗暗松了口气,可以安安静静享受一个人的旅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