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他们在创造一种可能 2
作者:袁源      更新:2019-10-11 10:08      字数:4010

上地医院开院八个月来,成效是显著的,至少已经争取过来2000多位低收入孕妇到他们这里分娩,致使又有2000多对母婴获得了一份平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相当巨大的数量并没有影响到周边各大医院的产科分娩人数的改变。已经证实,上地医院低廉的价格主要是切断了黑接生婆的“财路”。

王玲说,我们实际上是为降低流动人口分娩死亡率做了些工作。长此下去,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是否能下降,我们期待着测试评估。

这种低价格获得安全医疗的做法也引起了贫困人口之外的其他人士的兴趣。这里并不都是特困病人,完全是不同消费观念的选择,一些大肚子是开着私家汽车来上地医院建立孕产病历的。聂素坤说,还有开着“大奔”来生孩子的;也有打200块钱出租车专门到这儿来生孩子的;坐火车来的也有……

从现在就医的情况看,病员以低收入人群为主。流动人口约占门诊病人的70%,住院病人约占80%。其余的是一些部队官兵的家属、公职人员亲属以及一些没享受医保的个体人员。这里的患者全部是自费病人。上地医院现在还不是医保定点医院。

惠民医院并不见惨淡不济

上地医院严格按照最低价格收费,运行八个月,医疗收入1200万元。王玲院长说如果按北京市二级医院门诊住院病人的收费标准,他们八个月的收入估计当在3000万元左右,也就是他们为患者让出了大约1800万元。

根据院方的说法,1200万元的收入中纯利大约占到50%,按照政策,他们把运营经费中拿出640万元已经投入固定资产建设。

上地医院现有员工254人,业务人员208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占13%,副主任医师平均年龄52岁。这里的门诊医生全部是经验型的大夫,至少是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不会被安排在门诊。所以这里虽然收费不高,确诊率却不低,漏诊、误诊的情况很少,医疗质量比较稳定。

“平价”之下的大夫们的收入情况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王玲说,我们现在人均月奖金1000元。当然这是经过了一个同心协力的创业过程。她记得医院第一次给员工发东西是去年八月十五,每人一盒16元的“心里美”月饼。第一次给员工发奖金是每人100元,当时大家高兴地直鼓掌。

刚开院时门诊量每日仅只一两百人,现在医院的日门诊量达到五六百人次,预计一两年内日门诊量可望在1000到1500人左右。王玲说,随着我们实际收入的增加,奖金的比率会考虑逐渐进行调整。

上地医院的机制与其它医院不尽相同。他们的固定支出完全由国家负担,至少不必担心员工的工资和房屋的租赁费,此项开支由海淀区政府负担。从开业至今政府给他们订立的员工工资标准按年薪4.3万元计,并已经拨款到位。两个价值250万元的仪器设备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购置的,目前还在运作之中。固定支出之外的运营经费由医院自己挣。从院方的态度看出,目前工作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待医院走向正轨以后,随着病员量的增加,年薪4.3万这个数字是保守的。

王玲说,现在我们学科带头人的月薪6000元左右。老实说不多,至少应该在万元。但是我们目前的待遇已经高于其它二级医院了。从目前人员流动的情况看,进的比率是17%,出的比率是3%。

他们下一个目标是自己养活自己。也就是了断政府拨发的“公粮”。王玲认为,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我们的工资、奖金基本上可以自己挣出来。她说,“这样的操作感觉不错”。

好医生未必得用黄金堆出来

缺少高尖的设备和优良的检测手段,没有太多的药品可供挑选,这样的医院会不会限制医生的业务提高和专业发展?

相反,有人这样说:“到这儿来才真正体会到当医生的感觉。”

这里各种罕见病、疑难病都能见到。而且要求你医生用最少的费用来创造同样的效果。尤其是急诊科的病人,要求你医生在有限的检查条件之后,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恰恰是临床医生最基本的能力体现。可以说这里是绝好的病情分析和应急抢救综合能力快速提升的好地方。在同级的医院中,这样的环境条件更利于出好大夫,而且也更能体现出医生的水平。

曾经有一天,上地医院外科做了八台手术,其中五个是阑尾炎手术。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穷病人特征的医院才可能有的现象是:五位阑尾炎患者中肠穿孔的就有四人。这里接治的病人就是这样,不到扛不住的程度是不进医院门的。尤其是急腹症的病人,往往来者不轻。相应的,对医生的素质要求是绝对不含糊的。

上地医院的外科也是主打科室。这里可以实施甲状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癌症手术;可以进行椎管减压术、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置换等比较复杂的手术。

聂素坤说:有一天晚上急诊科来了一位病人,一会儿全身出血,一会儿又出现高凝血状态。值班大夫一边诊断,一边抢救,折腾了一整天,最终择机将病人平安送往上级医院。病人被诊断为免疫性疾病。人家说这样的病人你们能稳住这么长时间,真的很不容易。

这里的员工懂得珍惜这份特殊的机会,称之为“一场职业灵魂的历练”。

现在说话为时还早

几个困惑:

对医院未来发展持“应该还行”态度的王玲院长,一直称自己不是在做样板工程,是在做社会学的探索研究。因为是走一条新的路,目前的状况只能说“开局还好”。

伴随良好的开端他们同时面对的是多重的、严酷的现实。这位女院长至少在思考着这么几个问题:

“惠民”的连续意义在哪里?上地医院创造了尚可行的惠民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看病的费用。但是,上地医院毕竟只是二级医院,从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看,还应该给低收入病人创造继续治疗的出口,当务之急要建立性质类似的三级惠民医院。否则,病人一转到三级医院,医疗费用又陡地昂贵起来,病人依然会负担不起,如此,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所谓的“因病致贫”更多的是大病、重病。

医保进入医院之后怎么办?现在医保的价格远远高于上地医院的价格,医保进入医院之后,可能会对现有价格形成冲击。比如,目前医保一个顺产的标准价位是2400元,而上地医院目前的价格不超过1000元。另外,很多高档耗材也都已经进入医保范围,名目繁多的高价药品也多被列入医保药品名录。更要命的是,医保的价格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这样我们不能不为苦心经营的“上地”未来的走向担忧。

“惠民”医院药品实行自采行不行?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中药品的销售路径已经出现了一些难解的现象。比如,国家施行药品统一招标是为的平抑价格,事实上很多药品的招标价格比药品厂家的实际价格高得多。有的一盒药,厂家直接售价才三元多,而招标价要13元多。

从我们八个月操作的方式测算,我们的药费占到医疗收入的20%。如果让我们再进一步,实行自采,不走招标药品的那条路,我们的药费收入的比率还可以降低,估计甚至可以低到只有百分之几。也就是说,还能有相当的一块空间让给患者。

“上地”这样的公立医院合同制怎么走?学科的规划发展怎么设计?……王玲觉得探索研究不轻松。

人们的观念意识也是一个困扰的因素。聂素坤说,社会上一些人不了解我们要干什么?是做什么事的?以为我们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小病小伤,类似于社区医院;以为我们在医疗市场上“做秀”;以为我们是一些苦行僧,在微薄的待遇下履行着某种政治需要或者是维持着传统的道德法则;还有人误认为我们在做与经济规律相悖的事,不是按科学方法管理,是在做赔本买卖……

再有,客观现实也把我们推到一个让其它医院腻烦的位置上:人家会说,“他们是平价医院,那莫非我们是高价医院哦”。

王玲其人其事

王玲曾经是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院长。这位精于围产医学又勤于医院管理的务实女性,曾经创造过北京市围产保健的神话业绩。

2000年之前王玲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当了八年的业务副院长。2000年接手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院长工作时,她执掌院门之前,保健院的年收入是3900多万,2004年她离任的那年,医院收入达到1.35个亿。四年时间,王玲纠正说:“不,一共1668天。”

四年多时间海淀妇幼保健院添置万元以上的设备361件;盖了一座3800万元的大楼;分娩量从每年3000多例增长到9000多例;医院固定资产翻了五倍;床位数量从150张增到220张;人员增加到435人;2004年海淀妇幼保健院人均年收入8.6万元……王玲毫不隐讳她率领的“海淀妇幼”是医疗行业中最先跨入中产阶级的团队。

衡量医院管理者,无外乎有这么几个指标:医院整体水平、固定资产增值率、收入减支出剩余的利润等。

现今,王玲开始探讨穷人生孩子的最低消费底线。前后判若两人的巧合构成了戏剧性的职场经历。现在一个励精图治创造“平价”模式,开创“惠民”风格的管理人,当初曾经是创造利润奇迹的高手。

王玲把海淀妇幼保健院的盈利点放在了专科细化上。她从观念上改变了以往的妇产医院只是“产”的概念,她增加了围产医学相关的一系列保健项目。比如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服务就是全新的东西,这对于将为父母的人来说,正是雪中送炭,因此这个专科开设以后市场回应非常热切,于是,仅此一项使医院年收入逼近八位数。

又比如增设产前筛查中心,这是专门为胎儿的发育状况做鉴定和筛查的服务项目。这对于期盼一个健康孩子的准父母来说,提前确定胎儿的正常与否实在太必要了。而且这个中心的医生由妇、儿、遗传学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它的诊断率高,社会反响好,自然也是颇受欢迎的科目。

诸如此类的还有妇女常见病保健、乳房保健、计划生育指导等等,这些专科的年收入均在千万元以上。

这些年王玲的市场管理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她的脾气。在海淀妇幼那会儿,她就十分反感那种伤口拉链。350元一个,她觉得不值,哪怕推销员使出浑身解数,她就是不要。那时候厂家销售人员和她的拉锯战足足打了两年多。最后,销售人员硬是拗不过这么一位文弱女性。得了,伤口拉链的价格对折!你看她多厉害,不到她的心理价位她绝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