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觐见
作者:七子饼      更新:2019-09-23 13:38      字数:2213

既然这流言的起因是太子抱恙,那么,消除流言的最好法子应该就是太子康健。如今天气酷热,太子喜用冰饮之物,连累肠胃不适也属正常。只要御医出面,在万岁爷跟前说上几句,有了皇帝的口谕,太子就算不乐意也只能遵从。不过此事还是要让万贞儿发话,他有了主意,立刻来到万贞儿处。

“姑姑,”俊草见她愁眉不展,柔声问道,“姑姑可是有心事?”

“我能有什么事?”她勉强笑道,“对了,你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奴婢听说前几日为了用冰之事,小爷闹了些脾气,”俊草见她微微点头,低声附和道,“其实姑姑这么做,都是为了小爷着想。”

“小爷大了,我的话都不管用了,”万贞儿嘟囔了一句,神情也有些落寞。

“姑姑多虑了,这样的天气小爷难免有些烦躁,你别往心里去,”俊草一边安慰,一边自语道,“不过小爷脾胃娇弱,此时多用寒凉之物,到了秋季只怕又要小病不断。”

“是啊,可惜小爷他不听劝,”万贞儿一脸无奈。

沉默半响,俊草突然提议道,“姑姑,奴婢倒有个法子。”

“什么法子?你快说?”万贞儿急声催促。

“不如咱们去将陈院判请来,替小爷调理一下,到时候小爷怕苦不想喝药,姑姑便可顺势劝说,也算解了眼前之忧。”

万贞儿想不到更好的法子,点了点头,“好罢,那我明日就去。”

今年改元,皇帝因为太子之事,曾经去过几次撷芳殿,但从未太过留意太子的近侍。听到传闻,他立刻下旨细查东宫的两位掌事,万贞儿和苏俊草。

来人回话说,万贞儿温婉贤淑,平日里负责照顾太子起居,太子已将她收房。苏俊草由郕王送入东宫侍候太子,虽然他和万贞儿都陪着太子出宫,但人心难测。而且,听闻此人为人狡黠,极善揣测太子心意,前几日还抓了许多夜照供太子赏玩,哄得太子对他言听计从。

等这些话传到武忞耳中,他以为皇帝很快就有旨意,没想到这事好像泥牛入水,再没了下文,他不禁焦虑起来。皇帝一向看重太子,只要皇帝出面过问,苏俊草必是百口莫辩,天子一怒,爹娘的仇说不定就能报了,可皇帝竟然不闻不问,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几日后,陈院判照例给皇帝请脉,看完之后,他想起俊草的嘱托,顺口提了一句太子的事。没想到他前脚刚走,皇帝便命人传召撷芳殿掌事苏俊草觐见。

俊草早已猜到此次召见所为何事,只是不知,他在皇帝面前被描摹成了什么模样,所谓流言猛于虎,所言非虚。他低垂着头,小步入内,感觉又回到了新乡官驿的那间屋子,命运玩笑似地,再次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不过这次更为凶险,稍不留神便有性命之忧。

“奴婢苏俊草给万岁爷请安,”他以手加额,深深一躬后双膝跪地,将额置于手背。

他的籍册被摆在案上,寥寥数页记录着他的一切:‘苏俊草,正统八年三月初十生于河南新乡岐湾村,父早亡。正统十四年新乡饥灾,其母亡后,被都察院巡按柯沐阳带至京师收为家奴。景泰元年七月,柯沐阳获罪,家中奴仆均被籍没,因其清秀敏慧,被遴选入宫在药房任药童,景泰二年奉郕王口谕调至东宫为太子侍药。次年,随太子及万贞儿一同出宫…’

穷苦人家的孩子,大都亲人散落、生活贫苦,他的情况不算特殊,可柯府之事确有些凑巧。但是不管怎么,皇太子最终还是顺利回宫,听说其中还有他的功劳。

屋内寂静无声,过了半响,一个醇厚的嗓音在俊草头顶响起,语气颇为温和,“你抬起头来!”

只见他清秀俊逸,眉目顺伏,是生得好了些,却不像是奷佞之人。皇帝瞥了眼籍册,明知故问道,“你为何入宫?”

“回万岁爷的话,奴婢自幼失怙,幸有娘亲鞠育,六岁时家乡遭遇饥荒,娘亲因灾而亡。承蒙巡按大人收留来到京师,后主上家中发生变故,奴婢遂被遴选入宫,”他吐字不缓不急,几段曲折被他说得清楚明白。

“你口中的巡按可是柯沐阳?”

“正是柯大人,”俊草听他道出主上名讳,心里暗自吃惊。

“当年柯沐阳拟本上奏,称新乡县府周培善救灾有功,郕王还赐下恩赏,你母亲怎会因灾而亡?”皇帝核对之前的记录,不禁有些疑问。

“救灾有功?”俊草好似着了记闷雷,口中不自觉把这几个字又重复了一遍,才发现皇帝一双龙目,正静静注视着自己,他急忙低下了头。

“苏俊草,万岁爷在问你话呢,事情究竟如何,你要照实说,”一名内臣对他提点完,转身对皇帝回禀道,“他一个小小掌事,得睹龙颜天威,竟然连话都不会说了,万岁爷莫要见怪。”

俊草偷偷打量,只见此人身着蟒衣,在御前言语自如,毫无拘束,猜他应该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

众人皆知,曹吉祥于皇帝复辟有功,钦封昭武伯,总督三大营,可谓权倾朝野。他为何要提点自己?周培善的旧案,他还知道些什么?如今,柯沐阳已死,周县府虽然可恶,但此刻绝不是重述此案的最佳时机。

想到这里,俊草定了心神,缓缓说道,“恕奴婢御前失仪,只因奴婢的娘亲素来体弱,又遇上饥荒,所以没能熬过。”

皇帝问清旧案,立刻将话题转了过来,“太子宫里的风闻,你可听过?”

听他终于问到重点,俊草小心翼翼答道,“没想到此类无稽之谈竟然传到了万岁爷这里,奴婢以为,太子殿下乃是皇储,岂会为一宫奴所克,如此荒唐之言,奴婢是断不会信的。”

“信与不信不过一念之差,皇太子是国之储君,关乎国之将来,只要是国事,朕就不会放任不管,”说到此处,皇帝的眼神多了几分凌厉,“朕知道,你们个个聪明伶俐,平日里费尽心思哄着太子高兴。朕不指望所有人能做到忠孝节义,但至少你这个东宫掌事,应多存些公忠体国之念,有所为而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