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贤聚议事 吴广做假王
作者:小旭生      更新:2019-09-12 16:15      字数:5898

陈胜吴广率军进入城中,接受军中的秦兵,开仓放粮,救助百姓,废除苛捐杂税,城中百姓无欢欣鼓舞,纷纷要求加入大楚军。此时在别的地方的起义军比较有声势的还有刘季、项羽等,一些比较小的起义军想到独身一人带领这区区几千人马也成不了大事,便纷纷来投靠大楚军,包括有吕清、召平、邓宗。大楚军在陈先安定下来,广纳贤士,招兵买马,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壮大。此时陈胜和董茹都住进了原来县令的府衙:陈侯府。其他将领也按照吴广的分配和要求,找到了原来陈县的大小官员住的府邸,住了进去,原本府中的丫鬟家丁全部纳入大楚军,继续留在府中伺候。大楚将士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哪里享受过被人伺候的日子,想想当时陈胜说过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变成了现实,自己也是王侯将相了,禁不住开始享乐起来,心想如果陈胜吴广称王,那么我们就是开国功臣,那时候还真的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葛婴、张耳、陈余以前都是有钱人,说到怎么生活,对他们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于是在葛婴、张耳、陈余的建议下,让陈胜为将士们再找一批新的丫鬟和家丁、管事,方便将士们在陈县城中来往出入。陈胜一直觉得上次吴广打了朱房、胡武那几十大板确实挺冤枉他们两个的,毕竟他们没有非礼凌玉婷,也没有杀人,他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进去消费而已,所以一直想给朱房、胡武表现立功的机会,趁着这次招人,陈胜就安排朱房、胡武张贴告示招人,如果完成任务,记入军功,大有奖赏。朱房、胡武大喜,心想伺候陈胜这么久,总算有升官的机会了,便欣然领命。

再看到陈侯府,更是气派,庭院深深,花木幽幽,鸟鸣泉响,楼阁高耸。某日夜间,董茹从房间出来散步,看到陈胜一人独自正在庭院中闲步,看似有些烦恼,便叫了丫头去准备了一些香茶果品端送过来,放到庭院中的石桌上,唤她们退下。董茹走到陈胜身后不远处,轻叫一声“哥。”陈胜反应过来,回头一看,是董茹,便点了一下头。董茹道:“我叫属下泡了些茶,小妹看你似乎有心事,不如过来喝茶聊聊天吧?”陈胜便转身而来,和董茹一起落座。

董茹为陈胜斟满一杯香茶,也为自己斟满一杯,边斟边道:“哥,你带领大伙过上了好日子,让陈县的相亲父老都不用再交那么重的赋税,而且我们大楚军现在也越来越壮大,你为何还闷闷不乐呢?”

陈胜押了一口茶,叹声道:“你不懂,现在哥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正在思考该怎么去做呢。”

董茹道:“那还不好办呀。”

陈胜道:“你还没听我说出什么问题,就觉得很好办了吗?”

董茹道:“不是。哥,你看,大楚军中人才济济,比如葛婴大哥,张耳、陈余校尉等等,这些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文韬武略,你有什么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不就行了嘛。对不对?”

陈胜道:“唉,正是因为这个问题难以告诉众人,所以才让我如此着急啊。”

董茹奇怪的问道:“是什么问题不能告诉大家?”

陈胜看是自己的妹妹,觉得说出来也无妨,便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我正在思考该不该称王。”

董茹高兴的道:“这问题你也在这思考了这么久啊?”陈胜看了董茹一眼,董茹继续说道:“你们大伙想称王就称王呗,反正现在我们大楚军如此强壮,暴秦又不堪一击,只要大伙同意,让大伙就拥立你为王,这有何难。”

陈胜道:“妹妹。你不懂。我当初号召大家起义时,打着的是恢复楚国的旗号,各个起义军纷纷投奔我们大楚军而来也是以恢复楚国为目标。我原本就不是楚国人,也不是楚王的后代,我就更没有楚国高贵的贵族血统作为号召力,如果我擅自自立为王,那我怎么让大家都听从我的呢。”

董茹听完才焕然大悟,道:“原来这样啊。”沉默了一会儿,董茹继续说道:“这件事情你还是和大伙儿商议一下吧。对了,明天和我一起回陈家湾去拜祭一下爹娘吧。”

陈胜这才想起自己攻打下陈县多日,竟然忘记了回去拜祭一下陈氏,便答道:“好。”

到了次日,陈胜和董茹带上简单的香烛纸钱,舍了随从和卫兵,两个人骑马来到陈家湾陈胜的家里,几个月过去,房子被烧的柴灰已经被雨水冲刷干净,只有地基和没有烧毁的残木柱子还在,陈胜看得不禁落泪,幸好当时见面时董茹讲了被烧的情景,现在心里有了一些准备,但是睹物伤情。董茹和陈胜来到陈氏和董老汉的墓前,摆好果品香案,焚烧纸钱,跪下拜倒,落泪不止。不知过了过久,陈胜董茹收住伤心,起身准备会陈县城里去,看到不远处走来一个老者,陈胜喜出望外,大喊道:“师傅!”便跑过去。此正是管姓老者。

管姓老者来到陈胜面前,陈胜一把跪下,激动得哭道:“师傅,总算再次见到您了!徒儿给您行礼了。”说完深深的磕了三个头。管姓老者样貌依旧,依然不见有任何变化。管姓老者扶起陈胜,道:“陈胜啊,起来,不必多礼。”陈胜在管姓老者的扶持下站起身来。此时董茹也来到陈胜后边,向管姓老者行礼,也喊了一声师父。管姓老者点点头,对陈胜说道:“离别那时,我跟你说过,有缘我们会再次见面的。如今的你今非昔比,已是大楚军的大王,怎么可以给我行礼呢。”陈胜道:“您是我师父,我就是做了皇帝,也要行礼。”管姓老者道:“如此便好。”陈胜忽而道:“徒儿有件事想请教师父。”管姓老者掐指一算,道:“你所问何事我已经清楚,称王是一定的,但是你要回去听听大伙的意见。”陈胜大喜,道:“有师傅一句话,徒儿心里有数了。多谢师父指点。”管姓老者道:“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当年女娲娘娘交给师父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年事已高,要找一个地方专心拜投女娲娘娘门下了。”陈胜道:“师父不如跟我回陈县,我叫人给师父造女娲神殿,交由师父掌管,这样师父就不用再去找了。”管姓老者道:“休要这么做,师父所做之事自有我的道理,你就不必挽留师父了。”说完转身对董茹道:“董茹啊,陈氏临终时是怎么对你说的?”。董茹拱手道:“我娘临终时任然忘记不了叮嘱大哥,叫我不要让大哥做错事。”管姓老者听得点点头道:“如此便好。陈胜虽然跟我学习,但是他与翠云峰无缘,恐怕以后多有曲折,你一定要帮助他,不要让他误入迷途。”陈胜听得忙问道:“师父,徒儿为何会误入迷途,还望师父指点解救。”管姓老者道:“此乃天机,你自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多无大事,但是董茹规劝,你务必要听从。”陈胜只得点头道:“徒儿知晓了。”管姓老者道:“我们就辞别过吧。”说完,转身就走了。陈胜、董茹只得再次拜倒在地,“恭送师父!”

当晚陈胜和董茹回到陈县县城里来。回到陈侯府,陈胜立马召集众人前来陈侯府大厅议事。陈胜首先开口道:“承蒙众位兄弟不弃,和我陈胜一起共举大事,如此我们兵足将广,已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但是面对我们如此强大的队伍,再按这样的制度管理下去,多有困难。现在召集众位前来,就是想商议一下如何管理军队的问题。”

吴广道:“陈大哥担心的就是我所担心的。我们当初是打着恢复楚国的旗号起义,等我们起义成功,就找楚国后裔来接管我们。可现在我们军中却没有一个楚国的王族担任重要职位,这对于我们起义军的凝聚力的形成和领导地位是非常的不利的。”

葛婴站出来拱手道:“也就是说,我们起义军想要提高我们的号召力,迫切需要一个大楚军的王,来担任领导核心,把我们团结起来?”陈胜、吴广点点头。底下众人也纷纷议论。

吕臣道:“军中现在没有楚国后裔,也就是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合担任王位的人选。难道我们一天找不到楚国王侯贵族后裔,大楚军就一天没有领导核心吗?这样大楚军岂不是岌岌可危?所谓兵败如山倒,我们如果不找个王来做我们的领导核心,军队团结不起来,那以后怎么打仗?”

田臧站出来道:“管他什么楚国后裔,我们辛辛苦苦拼命,左后却让别人来称王,这算哪门子道理。我们就自己内部推选人才出来称王,都是称王,谁来做王还不是一样吗?对不对?”说完,底下有些人纷纷表示同意。

张耳此时站出来道:“我认为我们现在不宜称王。”陈余也站出来道:“我也是此意,当下我们不宜称王。”

陈胜看见两位德高望重、文韬武略的人都站出来说不宜称王,便问道:“二位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张耳道:“秦国无道,占领我们祖辈的国家,毁灭我们现在的家园,杀死我们的后代,掠夺我们百姓的钱财,奴役我们的兄弟姐妹。现在陈将军带领我们放开胆子,不顾万死一生,领导我们共举大事,就是在为天下的百姓铲除暴秦,百姓感恩戴德,感激涕零,起义的兄弟纷纷前来,为的就是天下百姓不再受暴秦的剥削。”

田臧插话道:“你知道怎么还不让我们称王?”

陈胜道:“田旗使休要打断,听张耳先生说完。”对着张耳道:“先生请继续。”

张耳道:“是。我们现在才刚刚攻打下陈县,如果现在称王的话,那么在天下人面前,别人就会觉得我们起义有私心,所以我希望陈将军不要称王。”

众人听得点点头,觉得说得也有道理,陈胜问道:“那依先生的意思,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张耳道:“我们现在应该是赶紧制定作战策略,率兵西进,四处派人去拥立以前六国的后代为王,封他们为王就是把他们拉入我们的阵营之中作为我们的党羽,给秦国增加多一些敌对的势力。我们给秦国树敌越多,那么秦国的兵力就会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会越强大。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相互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等我们铲除了残暴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我们施以恩德感召他们,他们必定会衷心拥立将军为王。如果这样,那么我们的帝王大爷就会成功。反过来,我们现在就在这里成了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会从命于我们了。”众人中有些听得连连点头。

宋留道:“张耳将军话虽如此,难道我们就这样让大楚军继续没有领导核心,一直拖沓下去,直到找到楚国后裔为止吗?”众人中有些也觉得确实应该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武臣站出来道:“我倒是有一主意。”

陈胜喜道:“快快说来。”

武臣道:“如张耳将军所说如此对我们不利,我们现在一定不能真的称王,既然我们现在不能真的称王,但是我们也不能让我们的军队失去凝聚力和团结,唯一折中的办法就是,我们拥立一个假王,对外宣称我们的假王只是暂时代理一下王位,等我们找到了楚国后裔,便立即让真的王上位,废除假王,让真王全权接管。这样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众人中许多人都点头赞许这个主意。

陈余站出来道:“我们拥立假王,跟真的称王有什么两样。虽然我们对外宣称是假王,但是外面的多心的人,或者秦国的人就会觉得我们心不诚,只不过拿假王做个幌子,想继续让大家卖命,等时机成熟了,就把假王拥立成了真王。再说假王和真王的权利意义都一样,确实不妥,望陈将军三思。”

陈胜思考着队伍这样下去确实容易瓦解,现下的制度已经没法管束这么庞大的队伍了,只有称王,把各个将军的级别提上一级,设置更多的下属,这样庞大的队伍才有更多的制度约束着,便于管理。陈胜便道:“依我看张耳陈余两位将军深谋远虑,未必有错。但是我们眼下的军队纪律确实是已经到了需要整改的时候了。我看就依武臣的建议,我们推选出一个假王出来作为我们的领导核心,整改军队,让大家各自提升级别,拥有自己的府邸,这也是我们大家共举大事的目的所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也是可以的。”底下众人纷纷欢呼同意。农民阶级出身的他们,共举大事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葛婴道:“那么我们就请陈将军或者是吴都尉做假王,暂时代理一下王位吧。等找到了楚王的后裔,我们再立刻拥立新的王,废除假王。”

底下众人一听,便议论开来。有的说陈胜带领我们共举大事,应该让陈胜做假王。有的说吴广治军严谨,辛辛苦苦照顾兄弟,是非分明,在军中有很大的威信,应该让吴广做假王。此时陈胜心想:“是我商量了吴广,号召大家首先起义的,无论是真王还是假王,这王位大家应该都会拥立我。”想必,不仅会心一笑。众人在底下依然议论纷纷。

葛婴站出来道:“大家静一静。”众人便停止议论,葛婴继续道:“假王只能由陈将军、吴都尉来做,我想这个众人没有异议的吧?”众人纷纷点头应道:“无异议。”葛婴继续道:“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投票吧。为了防止我们军中兄弟之间会出现不团结,我们请陈将军和吴都尉暂时转过身去,大家拿出自己身上的一枚铜钱,正面或者反面摆在这个桌子上。”说完,两个卫兵抬过来一个案桌,葛婴继续道:“正面就是用力陈将军,反面就是拥立吴都尉。”说完看着众人,众人点头表示已经明白。葛婴道:“开始吧。”于是陈胜、吴广便转过身去,底下众人纷纷摸出身上的铜钱,四个五个的一起上前去把铜币摆好。不一会儿大家都投票完毕,葛婴道:“请陈将军、吴都尉转过身来吧,我们都已经投好票了。”此时案桌上的铜币被分成正面的反面的两个阵列,那边多那边少,比较一下阵列便一清二楚,众人看在眼里也心里有数。

陈胜急忙走下去盯着案桌一看,傻了眼了,支持自己做假王的正面铜币没有支持吴广做假王的反面铜币多,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支持吴广做假王。吴广也走下来一看,颇显尴尬,对陈胜道:“陈大哥,我……”

没等吴广把话说完,陈胜道:“既然是大家认定的结果,那么你就做假王吧。”吴广听得如此说,也只好把话闷着,点了点头。田臧站出来吼道:“为什么不是陈胜作假王,没有陈胜哪里会有你们的今天。”陈胜怒指着田臧道:“住嘴,休要对假王不敬。否则按军法处置。”

田臧道:“我不管,我们都知道你的功劳是最大的,可是却偏偏不让你称王,现在连假王也不让你做。”然后指着其他人骂道:“你们这帮混账,到底是装傻还是串通好的。”

此时秦嘉站出来回骂道:“你骂谁混账,信不信我现在就砍了你。”说完,拔出身上的佩剑。田臧也毫不示弱,也“呛”的一声拔出身上的佩剑。

陈胜怒道:“来人,把田臧、秦嘉拉出去。”说完,两个卫兵入来。

吴广马上道:“卫兵住手。”然后向陈胜拱手道:“陈大哥,我们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今天我们都是来议事的,不能带走任何兄弟啊,希望陈大哥三思。”

陈胜道:“既然吴王都这么说,那听吴王的便是。”说完对着已经进来待命的两个卫兵道:“没听见吴王的话吗,你们还不快滚。”两个卫兵听得,只得转头退下。陈胜继续说道:“请吴王继续主持这次议事吧。”

吴广便转身对大家道:“虽然大家推举我做了假王,但是我只是暂时代理王位,军中的一切其他事情都如原来一样,有什么事情还得向我陈大哥报告。如今我们已经做王,那么我们就把陈大哥的家乡陈县,也就是陈县城,作为我们的都城,各位将军都可以找一处地方作为自己的府邸,后勤兵负责打造各位府邸的匾额送到府上。我们明天就进行军事方面的升级和作战策略。”众人听的纷纷点头,等各项事宜交代清楚,便各自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