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十倍价格
作者:马筱虎      更新:2019-09-02 09:33      字数:2412

众人哄笑声中的丁小野,依旧是一言不发。

之前一直对他赞赏有加的一位老古董商,有些惋惜的说道:

“丁先生,你也别上火,玩古董的,单有眼力还是不够的。还得有精力,财力。不然,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宝贝落入别人之手……”

丁小野点了点头。

而焦阳依旧不依不饶的嘲讽着:

“收破烂的,考虑的怎么样?要不要去我家和看门狗抢口粮啊?”

说着,焦阳又是哈哈大笑。

焦阳的话越来越过分。女贼白婉晴听着,都有些受不了,但也没办法,只能同情的看着丁小野。

丁小野慢慢的站了起来。众人都以为他受不了焦阳的奚落,准备离开拍卖场。

可没想到,之前还面如死灰的丁小野,忽然自信的笑了。

看着焦阳,他慢悠悠的说道:

“恭喜你,焦公子,拍了一件雍正青花釉里红的真品。只是可惜,你这价格花的太高,已经高出了十倍了。这瓶子,最多能值一百万……”

焦阳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

“出价出不过我,就想刺激我?我刚刚还想让你去和我家看门狗作伴,现在我后悔了,别说狗粮,你连狗屎都吃不到!”

看着气焰嚣张的焦阳。丁小野依旧面带微笑:

“焦公子,你们焦家的脸都快被你丢尽了。我现在就告诉你,这件天球瓶是雍正青花釉里红不假,也的确像忠伯介绍的那样,是一件当年订制的回流瓷。不过可惜的是,它不是官窑,而是民仿官!”

没等焦阳说话,那位老古董商就忍不住插话说:

“小先生,你眼力很好我承认。但你说的不可能,我刚刚仔细看了。这是雍正年间,欧洲特意订制的官窑瓷,我曾经在山东恒昌秋拍会看到过同样的瓶子,当时拍了一千二百万的价格。这怎么可能是民仿的呢?”

丁小野不急不缓,开口讲说:

“这批瓷器的确是欧洲特意订制的。当时雍正爷为了体现我天朝上国的物华天宝,特意命人做了这么一批精品瓷器。当时负责此事的内务府造办事处广储司荣鄞,奉命督办此事。这批瓷器烧制完成之后。荣鄞一见,便异常喜欢。同时也不想这么漂亮的器物流落海外蛮夷之手。但圣命不可违。他便联合当时民间作坊同泰祥,制作了一小批瓷器。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法,替换出一部分器物来。而这个青花釉里红天球瓶,恰恰是同泰祥制造的,替换真正官窑的瓶子……”

刚刚丁小野讲出关二爷造像时,这些人就都知道丁小野见识过人,眼力非常。等他说出这番话时,众人更是惊讶的合不拢嘴。

焦阳也是一惊,但马上呵呵冷笑:

“你讲一个故事,就说这瓶子是民仿官,证据呢?你倒是拿出证据啊?”

丁小野还以冷笑:

“这件事在同治年间,就因为荣鄞后人出卖真品而败露。只是同治帝并未追究罢了。但这件事,还是收录在《官上瓷录总汇》中。诸位如果还有疑问,倒是可以去查一下这本书……”

“再说同泰祥仿造的这青花釉里红。有两处,他是仿不出官窑的。一是用土,雍正官窑用的是高岭土,也就是现在江西浮梁东乡高岭村的土。这种土,白中带灰,灰中泛黄。因为高岭乡在当时专门为官窑运土,民窑根本得不到。而同泰祥用的则是麻仓山的高岭土,这种土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土质却略显松散,也会导致瓷器开片过大……”

“第二点区别在浸釉。虽然民窑精品,也能掌握这种技法。但官窑的釉中,却添加了一样民窑没办法添加的东西,玛瑙碎。毕竟这成本太高,民窑根本承受不起!所以现在看的官窑釉色,即使历经百年,依旧色泽艳丽,充满神韵。各位现在不妨再将釉色比对一下,答案自然揭晓……”

丁小野话音一落,一个古董商拍着脑袋说:

“怪不得我刚刚就觉得哪里好像不对,现在才想明白怎么回事。丁先生,高,实在是高人啊!”

这些古董商们也都懂瓷器,只是见识和能力有限,没办法识别出来。经过丁小野这一点拨,众人都如梦初醒。

说到此处,焦阳已经有些手足无措。但他还是不服,质问丁小野:

“不可能!如果你知道这玩意是仿的,你怎么还出那么高的价格!”

看着已经乱了方寸的焦阳,丁小野冷言:

“出价就是因为你这个纨绔子弟!你酒囊饭袋,贪得无厌,又处处与我为敌!你见我出价,就认准这是官窑精品,想利用我的眼力,拍到这瓶子。所以你才一直加价。殊不知,我就是为了让你上勾,才不断加价的。我还要告诉你,我不单没有钱,后面也没有什么东家。我说这些,就是赌你会追着我的价走的。你焦少爷果然没让我失望……”

焦阳暴怒,但却没有任何办法。

“你,你就不怕我不加价了,你没钱付款,这辈子都被柳家讨债?”

焦阳还是不相信,居然有人身无分文,却敢下赌天下。

丁小野呵呵笑了:

“我当然不怕,因为你焦少爷就是一个酒囊饭袋。你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竞宝机会呢?”

一千万,焦阳能出得起,一辆跑车的钱。但这钱他出的太窝囊,最重要的是,他的脸丢光了。他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杀了丁小野。

一直看热闹的袁二爷,轻声对身边的女贼白婉晴嘀咕说:

“这小子倒是个人物!怪不得你出手,都没能偷到那枚什么得壹元宝。看来我是低估他了……”

袁二爷并不知道,白婉晴实际已经得手,只是又把东西还给了丁小野。

那位年长的古董商,忽然问丁小野:

“丁先生,我有一事不明。这几件东西,你只是在座位里看了几眼,都没上前去。怎么就能看的这么明白?难道,难道是传说中的鹰眼?”

丁小野笑了下,并没说话。

丁小野不知道什么是鹰眼,只是老张头很早以前告诉他,他这叫鹰眼。至于怎么会有鹰眼,他根本一无所知。

“各位,今天的拍品只有这几件,现在到最后的鉴宝环节。一会儿我将这两件东西请上来,烦请各位帮忙掌眼。不过我先说好,这两件东西里,据说有一件是三道中庸门道中的人所做。所以,鉴别起来,可能会困难的多……”

忠伯说完这番话,有意无意的看了丁小野一眼。

而丁小野微微一愣,这是他第二次听人说起三道了,第一次还是秦子墨的父亲,秦守山讲的。他原以为,三道不过像是民间故事中的传说而已。没想到,今天居然出现了庸门道的人所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