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诸葛村夫
作者:岭南鬼才      更新:2019-09-02 07:43      字数:2970

牛闰生梦游来到隆中对自己的笑啦?传说他27岁出山就能被刘备重用!现在的人好多比不上他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第十名:薛能《筹笔驿》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

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唐人咏诸葛亮几乎都是肯定,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颇有新意,未尝不可。问题在于逻辑怪异,见识偏激,以不识时运而否定诸葛亮一生,令人难以信服。如果清除蜀汉的正统性和曹魏的僭越性,将魏、蜀、吴并列为割据争雄的豪强,从而淡化诸葛亮身上的道德色彩,以此为认识范畴,以诗人之才或许可以有佳作。

第九名:胡曾《五丈原》

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

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这首诗感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英雄远去,没有新意,也没有硬伤,值得一读。

第八名:窦常《谒诸葛武侯庙》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三、四句勾勒诸葛亮在建立蜀汉过程中的作用,大处着墨,避免枝蔓;五、六、七、八句将蜀汉亡国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进程之中,于是,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就有了深沉的历史厚重感。这首诗重剑无锋,拙朴无华,但是,唯一的不足是诸葛亮的形象过于模糊。

第七名:罗隐《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三、四句本意是以运去为诸葛亮壮志难酬辩护,但是,却同时消解了诸葛亮的才华,因为按照诗人的逻辑,诸葛亮建功立业是因为时来而不是人力,这是颇为严重的硬伤。同时,谯周主张降魏在当时代表的也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恨谯周之人不会有多少。这首诗最大的亮点还是三、四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已经成为唐诗名句,流传千古,难能可贵。

第六名:薛逢《题筹笔驿》

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倔起赞訏谟。

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

赤伏运衰功莫就,皇纲力振命先徂。

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

这首诗高度评价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纵横开阖的政治军事风采,虽然并没有具体准确地表现诸葛亮的才华,而且陷于时运之论,但是,整首诗还是中规中矩,尤其点明《出师表》对后世的影响,也算是道出了实情。

第五名:汪遵《南阳》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这首诗强调刘备对于诸葛亮的重要性,颇有新意。当时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曹操、孙权崛起,诸葛亮难以独自起兵割据一方,所以,必须依附豪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成就了诸葛亮。但是,如果将这一层意思拔高,就违背历史事实。因为作为外来豪强,刘备要在荆州图谋发展,必须招揽当地人才,而诸葛亮是荆州士人最杰出代表,一定是刘备的首选,刘备三顾茅庐不完全是偶然。事实上,诸葛亮追随刘备后相当长时间里并没有得到重用,以至于入蜀、出峡这样的战略决策,诸葛亮也没有发挥多少作用。永安宫托孤,受诏者也不是诸葛亮一人,还有李严,李严死后,诸葛亮方才大权独揽。

第四名:武少仪《诸葛丞相庙》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三、四句明言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是为了延续刘汉,落入俗套,但是,强调诸葛亮连吴对于蜀汉的意义,则是把握住了历史真相,可谓瑕瑜互见;七、八句选取一个极其生动的历史画面,表现诸葛亮的才气,可谓匠心之笔。这首诗赋予诸葛亮强烈的道德色彩,是对历史的误读,但是,又能够准确抓住诸葛亮的政治亮点,而且点面结合地表现,不失为上乘之作。

第三名: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二、三、四句以宇宙、万古为无限广阔的时空作为评价诸葛亮的历史背景,气象超然,典型的杜甫大手笔;五、六句将诸葛亮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提并论,评价之高,情感之深已经无以复加。七、八句笔锋婉转,感慨诸葛亮出师未捷。整首诗的诸葛亮形象高大有余,丰满不足,稍显空泛,而且时运之论也拘泥于兴复汉室,未免与当时的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因为这毕竟只是诸葛亮北伐的口号,杜甫忠君爱国,所以坚信。

第二名:温庭筠《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一、二、三、四句用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表现诸葛亮治军之才,自然引出诸葛亮北伐大军力压曹魏边境的逼人气势,用典巧妙,逻辑顺畅;五、六句明言蜀汉国力贫弱,而且时运不济;七、八句以诸葛亮死后,谯周终于执蜀汉国柄的事实,暗示蜀汉亡国,诸葛亮的政治悲剧,意在言外,而且巧妙地控制自己的情感。这首诗扬诸葛亮恰到好处,而且已经注意到国力贫弱是蜀汉亡国的主要原因,但是,还是难以超越时运之论,可谓白璧微瑕。

第一名:李商隐《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一、二句以猿鸟、风云彰显诸葛亮的才华,出人意料而不失情理,极有创意;五、六句以管仲、乐毅呼应一、二句,虚实结合,丝丝入扣,同时,明写关、张无命,引而申之,则是蜀汉人才匮乏,以此作为诸葛亮含恨、蜀汉亡国的原因,就比时运之论要高明一筹;这首诗扬诸葛亮之才,叹诸葛亮壮志难酬,表达自己深沉的共鸣,不落俗套,自出新意,一气呵成,堪称咏诸葛亮唐诗之冠。

杜甫(唐代)翻译鉴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古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牛闰生看三国看多了?对与诸葛村夫早就看通看透?所以不提倡他的疲劳战术!六次北伐都失败,我师公岭南鬼才出山比他厉害?姜子牙比他有才!刘伯温比他有才!张良比他有才?成王拜寇!司马懿比他厉害?诸葛村夫就是后人吹出来的军事家?比林彪统帅比不上?比袁世凯比不上?疲劳战术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